低GI餅干、低GI奶粉、低GI米飯……隨著大眾對于健康飲食的需求攀升,低GI食品的關注熱度越來越高。尤其對于龐大的糖尿病人群和超重肥胖人群來說,低GI食品市場潛力巨大。但對于整個行業來說,目前國內低GI食品魚龍混雜,缺乏統一規范的食品標識和認證標準,成為目前行業亟待解決的發展瓶頸之一。南方日報記者獲悉,目前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正在積極牽頭低GI食品標準的制訂,希望通過標準對低GI食品進行規范,實現對低GI食品市場的監管。
GI(Glycemic Index)即血糖生成指數,是國際公認的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應的一項有效指標。通常血糖生成指數小于55,被認為是低GI食物。低GI食物進入胃腸道后消化吸收慢,釋放葡萄糖的速度慢,且釋放的葡萄糖進入血液后的血糖峰值低,血糖的上升速度慢,從而避免了餐后血糖的劇烈波動。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食用雜糧谷物,類似于在推薦低GI飲食。低GI飲食在我國的發展起步相對較晚,但關注度逐年遞增,尤其是近幾年熱度非常高,未來的市場潛力是巨大的?!敝袊称钒l酵工業研究院食品工程研究發展部中心主任韓曉峰博士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長達40年的全球研究顯示,低GI飲食具有潛在的降低疾病風險和改善身體健康的作用,尤其適合糖尿病或者糖前期人群、減重人群和運動健身人群。
低GI食品熱度持續走高,背后是龐大的健康飲食需求。《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18歲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1.9%,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34.3%和16.4%。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已超1.3億人,肥胖人群更是超過9000萬。
“很多糖尿病人開始用低GI飲食替代日常飲食,以達到血糖控制的目標。目前健身圈也不再只流行斷碳水、高蛋白等飲食模式,低GI飲食入駐健康管理體系也有很長一段時間。隨著科學研究對低GI飲食的不斷加持,低GI飲食非常有希望成為預防和輔助治療多種慢性疾病的膳食模式?!表n曉峰指出。
公開資料顯示,我國低GI健康食品市場規模達1762億元,年增長率超10%。目前國內低GI食品的品類包括餅干、代餐粉、奶粉類產品等,也有商家推出低GI月餅等細分類別,迎合市場需求。
“什么樣的食物才是低GI食物,是消費者非常關注的問題?!表n曉峰指出,目前國內低GI食品市場仍面臨缺乏統一標識和相關標準的問題。
據介紹,國際上,澳大利亞是低GI食品相關法規最為成熟、標識體系及產品研發最為成熟的國家。通過GI測試的產品,可以依據當地法規進行低GI健康聲稱。而對于申請GI 基金會標識的企業,有額外的營養成分含量要求。
韓曉峰指出,中國的低GI食品工業起步與發展與國際上相比都稍晚了一些,但我們的發展勢頭是很樂觀的。從2019年國內的GI測試標準出臺以來,目前中國低GI市場在檢測、認證和標識以及產品多樣性等各個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起步和發展,整個市場已建立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
不過,目前國內尚缺少統一規范的低GI食品認證機構管理標準及標志,至今也尚未明確任何有關低GI聲稱,以及實施預包裝食品標簽標識管理規范。韓曉峰透露,我國在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備案的有低GI相關認證資質的機構有近10家,進行產品認證需采信來自GI測試機構出具的GI測試報告。目前各個認證公司均發布自有低GI食品認證標志,容易給消費者在購買低GI食品時造成困擾。據悉,業內也正在積極推進相關標準建設,中食院擁有GI國際實驗室并已在申請低GI食品相關標準,中國營養學會也就低GI在預包裝食品的標識開展團標籌備。
業內專家也指出,我國目前對于低GI食品相關健康益處的研究仍屬于起步階段。GI值的確定無法通過體外預評估獲得,食物GI值的測試具有需多人參與,時間長,執行方法嚴格并專業等特點,是成本及專業性要求較高的研究項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低GI基礎研究及應用研究進展。
低GI概念紅火,大眾對于低GI食品也仍有很多認識誤區。比如并非所有食物都有GI值,只有含較多淀粉或糖的食物,才需要關注GI值,如各種糧谷類主食、淀粉豆類、薯類、水果、含淀粉蔬菜和各種添加糖的糕點飲料等。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糖之外,淀粉、糊精等也是升血糖的主要力量,所以無糖食品也可以高GI,含糖食品也可以低GI。此外,同一食物名稱,不同品種間GI值差異很大,即便同一品種,產地、氣候、栽培方式也影響成分,同樣的食物不同的烹飪方式也會影響GI值。
面對潛力巨大的低GI健康食品市場,產學研多方力量正在攜手共同推進行業規范。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段盛林介紹,近兩年中食院和壹健康集團通過深度合作,在GI團體標準的制定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進展。雙方合作的《低GI食品全產業鏈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推廣》獲得2022“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未來,雙方在建立體重管理體系、循證營養研究與臨床評價、提升科研實力與品牌影響力等方向將會大力合作。
(文/嚴慧芳)
YOU MAY ALSO WANT TO SEE
請點擊微信右上角的“+”,使用掃一掃
即可將文章分享給朋友